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千古传诵的七绝《清明》诗,清新隽永,言尽意蕴,脍炙人口,一直传诵,至今不衰。原诗是:

1清明时节雨纷纷,
2路上行人欲断魂;
3借问酒家何处有?
4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但是,在千年流传的历史长河中,曾有许多人,从多方面对该诗加以修改,且妙趣横生。 清朝纪晓岚觉得杜诗语言还可压缩,他遂将该诗每句删去前两字,成为五绝。即为:

1时节雨纷纷,
2行人欲断魂;
3酒家何处有?
4遥指杏花村。 

注:是不是纪老先生改的,我倒没有考证,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下资料看下是不是纪老先生所为。

也有人将此诗改为六言诗:

1清明时节雨纷,
2路上行人断魂;
3借问酒家何处?
4牧童遥指杏村。

还有人将诗再次改为三言诗,诗曰:

1清明节,雨纷纷。路上人,欲断魂。问酒家,何处有?牧童指,杏花村。

这首唐诗在宋代曾有人断句成为:

1清明时节雨,纷纷路上行人,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?有牧童,遥指杏花村。” 

这样,《清明》诗不增减一字,便成了一首绝妙的小令,且无意中把诗改成一首词。

到了现代,又有一位编剧,把它改成了一个时间、地点、场景、人物、情态、台词俱全的小剧本,且成了寓意深刻,极富诗情画意的“电影镜头”。

1时间:清明时节。
2场景:雨纷纷。
3地点:路上。
4人物台词:
5行人(欲断魂):借问酒家何处有?
6牧童(遥指):杏花村!